专业百科园中一簇绚丽花朵 —《微生物学百科全书》述评 (Encyclopedia of Microbiology.vol: 1-4.Second Ed.)
万蜀柏 吴承谦 武汉大学外国教材中心 武汉 430072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武汉 430071
主 编: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Ne w York) 出版社: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 分类号:Q93-61/E56.VOL:1-4.2000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传统的,也是发展历史较为远久的学科之一。
早在4000多年以前,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刻有“酒”字,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533-544)中列有谷物制酒、酿酒、制酱、选醋和腌菜等方法。现在看来这就是利用 微生物即活性酶和菌的作用。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放大200多倍的显微镜在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中观察和发现了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后不久科学家又发现在动植物 身上的真菌和杆状细菌等。如果那个时代对微生物的认识还是处于经验和形态阶段的话。那么,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论证了酒和醋的酿造以及一些物质的腐败都是由一定 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发酵过程,并不是发酵或腐败产生微生物。巴斯德还通过对蚕病、牧畜的炭疽病、鸡霍乱病的病菌实验,发现致病的病原体,找到检种预防方法,提出了细菌理论 。巴斯德进一步研究出各种细菌微生物呼吸、生长、代谢的机能,从而奠定了现代微生物学的实践、理论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命有机体的微观认识不断深化。微生物学的研究也已从原来的简单微生物物种、分类的认识逐步进入到微生物体内的生理结构、病原体组 织、功能、细胞培育合成、遗传基因原理等各类多种微生物体的超微观领域。1929年,A· 弗莱明发现点青霉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揭示了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并发现了青霉素。19 49年,S·A瓦克斯曼在他多年研究土壤微生物基础上,发现了链霉素。1953年,J·D·沃森和F·H·C·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核酸半保留复制学说。H·富兰克尔- 康拉特等通过烟草花叶病毒重组试验,证明核糖核酸(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后,又相继发现了转运核糖核酸(tRNA)的作用机制、基因三联密码的论说、病毒的细微结构过程 等。1965年,我国生物化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先河。近几年,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研究,胰岛素已用于基因转移的大肠杆菌 的发酵生产,干扰素也已用于细菌生产。现代微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应用已向分子水平深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现代微生物学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微生物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应用所产生的巨大潜能,它带给人类和社会的效益是无法估价的。世界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 德研究酒的发酵和酿造的成就,使法国在世界葡萄酒王国中至今仍独占鳖头。由于他创立的细菌理论使濒于破产的法国丝绸业、牧畜业重新振兴起来。当时,人们高度评价巴斯德在微 生物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说他使法国在一年内还清了五十万法郎的战争赔款,粉碎了普鲁士从经济上打垮法兰西的企图。赞誉他拯救了法国工业,给法国带来了繁荣。由于科学家们发 现了青霉素和链霉素,并进行培育生产,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利用,从而挽救了无数成千上万的生命。最近,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用生物催化,利用微生物多种活性酶的补充来 调节植物生长。据悉一季作物只使用一次,就可使水稻每亩增产50公斤;蔬菜每亩增产200- 400公斤;玉米每亩增产100公斤;甘蔗每亩增产则达500公斤。这一新品新法还可广泛适用 于粮食、棉花、蔬菜、水果,尤其是大叶片绿色植物上面,它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今天当我们跨入新的世纪,迎来的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光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它已经耀示着微生物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学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团 体、出版机构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最近我们从美国学术出版社获得最新信息,该社1992年编辑出版的《微生物学百科全书》1-4卷本(我馆已入藏)经过八年的修订、增新,新的《微 生物学百科全书》第二版(我馆已征订)于2000年元月隆重推出。
我们知道专业百科全书:不仅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专业知识、历史、人物、事件和实事材料、术语、公式、方法等,还可帮助读者系统求知、扩大知识视野,它是一门学科重要、 成熟的标志。由于专业百科全书囊括了工具书的诸多特点和检索方式,而且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常被人们誉为“工具书之王”和“没有围墙的专业学院”。由美国学术出版社新近推出 的《微生物学百科全书》就是这样一部现代微生物学的系统知识、研究理论、实践应用、最新成果的集大成者。它的重新修订、增新出版是微生物学学科领域的盛事。它的问世将为生 物学百花园里增添一簇绚丽之花。 为配合教学科研的需要,此时我们特将《微生物学百科全书》新版1-4卷(全英文)推荐给大家。下面就该百科全书的主要内容、使用方法及其特点作一介绍和评述。 《微生物学百科全书》四卷本由世界顶极著名微生物学家、罗克佛勒大学教授乔舒亚· 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任院长巴里·R布卢(Barry R. Bloon)、康乃尔大学教授马丁·亚历克斯安德(Martin Alexander)等担任主编和顾问, 世界各地近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入纂稿完成。经修订的全新第二版,全书共3000余页码(在原第一版基础上增加近500页码),十六开铜版精装本、全套外币为750美金。
该全书的主题范围涉及:一、应用微生物学:农业;二、应用微生物学:环境;三、应 用微生物学:工业;四、微生物学专业与教育;五、微生物生态学;六、微生物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七、普通的微生物学问题;八、微生物遗传学;九、微生物学历史发展; 十、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与发病机理:人体病原体;十一、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与发病机理:免疫学;十二、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与发病机理:生物治疗;十三、传染性和非传 染性疾病与发病机理:植物病原体;十四、生理学、新陈代谢与基因表示;十五、结构系统与组织形态;十六、系统学与系统发育;十七、微生物技术等。全书的结构编排、使用方法 是按人们熟悉的传统、规范的格式,即根据知识主题,以条目为主体,按英文字母顺序组织编排的。例如杂志中的文章“Foodborne Illness”的排列就是如此,它并不是排在“Illne ss, Foodborne”的后面。这里文章的主题词是第一标目,如果文章名称的第一个主题词并没有能体现文献中的主题。那么名称的主题词就是首选标目排列了。例如:“Heavy Metals , Baeterial Resistances”“Marine Habitats, Bacteria,”“Method, philosophy”,“ Transcription, Viral”。每一主题词组均严格按字母的顺序,如:“Cell Membrane: Str ucture and Function”后排“Cellulases”,接着其后是“Cell Walls of Bacteria”。在每一主题条目下均由世界著名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献,全面、系统地介绍该主题知识, 并附有详细参考文献目录。每组文献前还备有相关的主题文献专业术语简介,术语简介对于不熟悉的专业新词和文献中的疑难问题,给予了明确的解释和释义,以帮助读者对主题文献 的上下文理解使用。 全书第四卷末尾设有主题索引,收录主题词(组)共计上10000余条。主题索引包括百科 全书内任何主题方面的详细信息,各文献的篇名、文献中的相关主题在索引中相互参见,通过主题索引可检索到你需要的任何一篇文献、课题和信息资料。 该书第一卷序言部分和第四卷附录分部还列有:《微生物学核心期刊引文排序》、《微 生物学期刊文献数量统计》、1979-1988年《细菌学期刊文献引文分布统计》及其《枯草菌素链锁图》(Linkage map of 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连锁图》(Linkage map of 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typhimurium连锁图》和《作者索引》、《文献相关篇名索引》等。 《微生物学百科全书》第二版历时八年不断修订、增新,得到了同行专家、学者普遍认同。早在1992年该书第一版面市,世界各地著名科学家、专家、研究工作者就给予了高度评 价,称之为是一部最杰出、最优秀、印象最深刻的专业图书之一。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不仅综合完整地保留了第一版原有的优秀成果。而且在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方面,考虑到 为广大的研究工作者、技术人员、教师以及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方面学生充分利用的需要。 经修订增新的《微生物学百科全书》第二版,它的主要特色:1.全部文献均重新修订,并补充了百分之六十五的新材料。2.全书内容包括300多篇(组)文献,1000余幅插图,400 多个公式图表。3.新的主题目次包括了术语词汇和附录。4.每卷配有精美的铜版彩色插图。 5.在全书涉及的十七个主题方面,凸现了最大范围的环境微生物体和传染微生物体新领域。 大凡一部优秀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性百科全书除了需要内容全面系统、精确新颖,语言精炼、文字流畅,检索功能即条目编排、参见标识、索引编制便捷、适当,印刷、装订质 量精美外,权威性尤为重要。
该百科全书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里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得以证实:
1.主编及编委:该书主编(美国)莱德伯格著名微生物遗传学家,1958年世界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莱德伯格先生194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动物,后在美国耶鲁大 学任教三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成就:1946年通过对大肠杆菌及其噬菌体结构和增殖特性的定量研究,分别发现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基因重组现象。52年通过进一步研究 证明噬菌体病毒微粒能将遗传材料从一个细菌传至另一个细菌。他把这种现象称为转导(作用)。其后证实可以把不同品系的菌株杂交以使其遗传物质互相混合,发现了细菌能够进行 有性繁殖,扩展了对细菌进行遗传研究的类型。由于他在这方面的杰出贡献,因此获得了当今世界科技奖的最高殊荣。作为该书主编莱德伯格先生,现75岁高龄,不仅为全书编审、组 织和作序,还亲自为该百科全书撰写了“微生物学史”部分。另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1998年的美国大学专业排名统计,(美)哈佛大学、康乃尔大学、耶鲁大学的生物专业均 首选进入全美名星专业排行榜前10名。而该书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如布卢、亚历克斯安德、萨默等都是由这些世界级著名大学的专业教授、学者担纲。还有该书的所有文献也均出自美国 、加拿大、英国、荷兰、日本、德国、意大利等世界发达国家著名大学、研究单位的专家教授之手。由此可见该书的深度、广度及其影响力了。
2.出版社:该书由(美)学术出版社印刷出版。学术出版社同世界各地著名科学家及学者有着广泛联系,以出版高水平学术图书和期刊为主,是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出版商之一。 该社出版的生物类图书和期刊一般都是出类拔萃的,很多被列入学科领域公认的重点图书和权威性期刊。如《应用微生物学进展》(Neidleman, Saul: 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 ology),《酶学方法》(Abelson, John, N,Simon, MelvinI.:Methods in Enzymology) ,《实验细胞研究》(Caspersson, T.Gustsfson, T.Ringertz, Nile R.Mazia, Daniel.: 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爬行动物生物学》(Gans, Carl: Biology of the Rept ilia),《病毒学研究进展》(Maramorosch, Karl. Murphy, Frederick A.:Advances in Vivus Research),《微生物学方法》(Norris, J.R. and Bergan, T.:Methods in Microb iology),《生物化学》(Metzier, David.:Biochemistry),《分子生物学杂志》(Jour nal of Molecula Biology, editor: Kendrew, John C.),《理论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Theoretial Biology, editor: Danielli, J.F.),《鱼类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Fish Biology),《应用细菌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动物学 杂志》(Journal of Zoology)等。以上所列该社出版的图书期刊仅是生物类有代表性的一 部分。这些都是生物学领域专家教授所熟知的。
3.专业评介:该书自出版面市以来,立刻得到专家学者和书业同仁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世界很多颇有影响的报刊杂志纷纷给予评论。美国《自然》(Nature)世界最具影响的 科学期刊之一,对该书的评论是这样说的:“《微生物学百科全书》中文献的准确性直接作为专业的鉴定标准通常无懈可击。文献的清晰、流畅的程度值得高度赞赏”。另《微生物学 自动、快速方法杂志》(Journal of Rapid Methods and Automation in Microbiology) 在介绍该百科全书指出:“这一部宏大著巨的出版,为读者吸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极大的帮 助。百科全书所列的目次是非常适合的,相信它无论对于微生物学、食品科学部门或是对食品与营养研究、实验参考等方面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优秀图书。……该部图书将为各大学图 书馆、公共图书馆架上生辉”。美国书业界著名《选择》杂志(Choice)在推荐该书时这样评介:“这是一部微生物学博览,在收录的文献中很多长达6-30余页码。该书在组织编排和 文章撰稿两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完全适应大学生及其研究生的学习,这是无可替代的。我们愿真诚为各图书馆推荐:百科全书能最好地为微生物学领域提供学习、教学或研究。”《 无限元图书馆杂志》(Libraries Unlimited)介绍:“该书不论是它的学科覆盖范围或是流通阅览显示出确实没有任何图书可比拟。百科全书可以说对教师和研究生两者都是非常有 价值的工具。”
从以上三个方面,《微生物学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应该说已由此可见一斑了。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 3年版。 3.《国外著名生物学家传》·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4.《生物学词典》·(日)山田常雄等编、(中)鄂永昌、蔡可等译·科学出版社·1 997年版。
5.《世界出版业》第一卷·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1981年版。 6.《科技日报》·2000年2月6日第一版。 7.《Encyclopedia of Microbiology》Vol: 1-4. first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 992.8.《Academic Press,1999年New Book Catalogue》 2000年2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