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arative Plant Virology
作者: Roger Hull
出版: 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 S432.4/H913(2)/2010
ISBN: 978-7-03-026176-2
藏书地点: 武大外教中心
植物病毒(viruses of plants)是指感染高等植物、藻类等真核生物的病毒。比较植物病毒学是以植物病毒为核心,兼顾其他病毒研究进展的学科。由于病毒的基因组很小,易于研究,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植物病毒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为普通病毒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许多方面促进了我们对普通病毒特性的理解。
《比较植物病毒学》(第二版)是在R.E.F.Matthews 1992年所著的Fundamentals of Plant Virology一书的基础上修订再版的。自该书出版之后,病毒学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比较植物病毒学》(第二版)不只涉及植物病毒,同时亦将其与侵染其他界别生物(如动物、真菌与细菌)的病毒加以比较。《比较植物病毒学》(第二版)的主题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病毒的历史、进化、结构与基因组;(2)植物病毒的侵染机制以及与其寄主的相互作用;(3)植物病毒在植株内和植株问的移动;(4)植物病毒的流行学与控制措施;(5)植物病毒的利用。读者应该具有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尤其需要了解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遗传密码以及蛋白质合成的步骤等。然而,对于不必具备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基础知识的人员,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导读思路好方式,从而可以使他们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本书可作为研究生植物病毒学课程的参考书,对于从事植物病毒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及学者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比较植物病毒学》(第二版)于201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Roger Hull。Roger Hull博士是国际著名植物病毒学家,长期担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委员,是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荣誉教授,英国约翰英尼斯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曾多次访问过中国,就植物病毒研究进展、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等专题进行学术交流。
《比较植物病毒学》(第二版)特别适于学习植物病毒学、植物病理学、比较病毒学以及微生物学课程的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比较植物病毒学》(第二版)共有15章,可分为四个部分阅读,形成一个贯通理解该学科的逻辑顺序。前面四章对植物病毒做概括性介绍,例如什么是病毒,植物病毒的简要介绍,导致类似植物病毒病的其它病源因子,以及涉及病毒进化的各种因素。有关病毒进化的一章中提出的要点也同样适用于浸染其它界别生物的病毒。随后四章讲述了病毒的构成。与有关植物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的表达和基因组的复制这几章一样,关于病毒粒体的结构与装配一章也涉及了侵染其它界别生物的病毒。第三部分讲述了植物病毒侵染的机制,主要是针对植物病毒的,同时也着重指出了病毒与其植物、动物及细菌寄主间互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对这些互作的阐述既涉及植株水平,也涉及分子水平,其中一章介绍了新近发生的寄主防卫系统——RNA沉默。最后四章讲述病毒对农业和工商产业的影响。首先介绍植物病毒在寄主之间传播的方式,随后讨论田间病毒的流行学以及控制病毒的措施。最后一章介绍重组DNA技术在控制病毒方面以及商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制药业和纳米产业。该书脉络清晰,为每一个想要了解植物病毒学的人员提供了有条理,有层次的生态学知识引入,是一本值得阅读的植物病毒学入门教程。
《比较植物病毒学》(第二版)一书作为植物病毒学方向的专业读物,语言浅显易懂、内容饱满详、观点新颖独到,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特点:
1、本书在附录中对32种植物病毒做了一个概述。这些概述简要描述了所述病毒的主要特征,包括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粒体结构以及基因组。
2、内容前沿,文献新颖。在本书的每部分开始都有一个简单的引言,可以帮助对本章内容的了解,在本书的每部分之后都带有参考文献,可以让感兴趣的学者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
3、大量的图表有助于对文字的理解。本书配备大量精美的插图,许多植物病毒学问题很容易用图表描绘,比如像信号通路、侵染途径、宿主分类等主题图片。相关的生物学方面也会有很多的示意图,比如细胞结构,病毒结构,花叶图式等。这些美丽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为想要了解这门学科的人员提供有趣的知识。
4、在本书的每部分最后,将出现的相关词汇都罗列出来,并予以注解,大大方便了大家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物学概念的认知。
总的说来,《比较植物病毒学》(第二版)一书主要探讨了植物病毒、并将其与侵染其它界别生物的病毒作比较的主题。涵盖了植物病毒学的各个方面,同时将植物病毒与其它病毒的主要特征做了有启发意义的比较分析,是一本值得为想要深入了解该领域的人员推荐的专业书籍。
本书目录:
前言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植物病毒概述
第1章 什么是病毒?
Ⅰ.引言
Ⅱ.历史
Ⅲ.病毒的定义
A.病毒与其他植物病原物的差异
B.病毒是活的吗?
Ⅳ.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A.病毒的分类
B.科、属和种
C.为病毒(种)命名
D.缩略词
E.植物病毒的分类
F.病毒的株系
G.病毒名称的使用
Ⅴ.其他界别生物的病毒
Ⅵ.小结
第2章 植物病毒概况
Ⅰ.引言
Ⅱ.植物病毒导致的经济损失
Ⅲ.代表性病毒概述
Ⅳ.宏观症状
A.局部症状
B.系统症状
1.对植株大小的影响
2.花叶图式与相关症状
3.黄化病
4.卷叶
5.环斑病
6.坏死病
7.发育畸形
8.萎蔫
9.从病害中恢复
10.遗传影响
C.隐潜病毒
D.病毒复合体导致的病害
E.诱发病毒样症状的因子
Ⅴ.组织学变化
A.坏死
B.减生
C.增生
1.细胞大小
2.已分化细胞中的细胞分裂
3.形成层细胞中的非正常分裂
Ⅵ.细胞学影响
A.对细胞结构的影响
1.细胞核
2.线粒体
3.叶绿体
4.细胞壁
5.细胞的死亡
B.细胞质中病毒诱发形成的结构
1.病毒粒体的积累
2.病毒编码蛋白质的聚集
3.花椰菜花叶病毒科病毒诱发形成的内含体
C.为何形成内含体?
D.细胞学结构
Ⅶ.病毒的寄主范围
A.寄主范围研究的局限性
B.寄主范围的模式
C.寄主范围的决定子
1.初始事件
2.表达与复制
3.细胞间移动
4.寄主一细胞防卫反应的激发
Ⅷ.其他界别生物的病毒
Ⅺ.小结
第3章 导致类似植物病毒病的病原因子
Ⅰ.类病毒
A.类病毒的分类
B.类病毒病理学
1.宏观病害症状
2.细胞病理学作用
3.植株中类病毒的定位
4.在植株中的移动
5.传播
6.流行学
C.类病毒RNA的特性
1.序列与结构
2.复制
3.类病毒问的重组
4.类病毒间的干扰
D.生物活性的分子基础
E.类病毒病的诊断程序
Ⅱ.植原体
Ⅲ.卫星病毒与卫星核酸
A.卫星病毒(A型)
B.卫星RNA(satRNA)
1.大型卫星RNA(B型)
2.小型线状卫星RNA(C型)
3.小型环状卫星RNA(D型)
4.卫星样RNA
a.花生丛簇病毒(GRV)的卫星RNA
b.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的辅助RNA
5.症状调控的分子基础
C.卫星DNA
D.讨论
Ⅳ.缺损核酸和缺损干扰核酸
A.组群1:单一缺失D RNA
B.组群2:多重缺失D RNA与DI RNA
C.伴随DNA病毒的缺损DNA
Ⅴ.其他界别生物的病毒
Ⅵ.小结
第4章 植物病毒的起源与进化
Ⅰ.引言
Ⅱ.病毒的进化
A.病毒的起源
B.病毒的变异
C.进化的类型
1.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
2.序列的趋异与趋同
3.模块进化
4.病毒基因的来源
a.复制酶
b.蛋白酶
c.外壳蛋白
d.细胞间移动蛋白
e.基因沉默抑制子
D.进化的选择压
1.对各种生态位的适应
2.变异最大化
3.变异的控制
a.穆氏齿轮
b.穆氏齿轮与植物病毒
4.选择压的作用
5.寄主植物施加的选择压
E.进化时间表
1.非恒定的进化速率
2.估计的进化速率
Ⅲ.病毒进化的证据
A.双生病毒科病毒
B.长线病毒科病毒
C.黄症病毒科病毒
Ⅳ.病毒与其寄主和介体的协同进化
Ⅴ.其他界别生物的病毒
Ⅵ.小结
第二部分 病毒的组成与复制
第5章 植物病毒粒体的结构与装配
Ⅰ.引言
Ⅱ.方法
A.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
B.研究病毒大小和精细结构的方法
第6章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
第7章 病毒基因组的表达
第8章 病毒的复制
第三部分 植物病毒侵染的机制
第9章 病毒与寄主的互作——植株水平
第10章 病毒与植物的互作:1.分子水平
第11章 病毒与植物的互作:2.RNA沉默
第四部分 植物病毒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第12章 病毒在寄主植物问的传播
第13章 田间植物病毒:诊断、流行学与生态学
第14章 传统的病毒控制措施
第15章 转基因植物与病毒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