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Organisms
and adaptations
生物学
生物和适应
编 者:Robert K. Noyd
Jerome A. Krueger
Kendra M. Hill
出 版
社:BROOKS/COLE
索 书
号:Q1/N949/2014/Y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主要是对自然的观察和描述,是关于博物学和形态分类的研究。所以生物学最早是按类群划分学科的,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由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由于人们对生物学的了解越来越多,学科的划分也就越来越细,一门学科往往要再划分为若干学科,例如植物学可划分为藻类学、苔藓植物学、蕨类植物学等;动物学划分为原生动物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等;微生物不是一个自然的生物类群,只是一个人为的划分,一切微小的生物如细菌以及单细胞真菌、藻类、原生动物都可称为微生物,不具细胞形态的病毒也可列入微生物之中。因而微生物学进一步分为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等。按生物类群划分学科,有利于从各个侧面认识某一个自然类群的生物特点和规律性。但无论具体对象是什么,研究课题都不外分类、形态、生理、生化、生态、遗传、进化等方面。为了强调按类型划分的学科已经不仅包括形态、分类等比较经典的内容,而且包括其他各个过程和各种层次的内容,人们倾向于把植物学称为植物生物学,把动物学称为动物生物学。生物在地球历史中有着40亿年左右的发展进化历程。大约有1500万种生物已经绝灭,它们的一些遗骸保存在地层中形成化石。古生物学专门通过化石研究地质历史中的生物,早期古生物学多偏重于对化石的分类和描述,来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学科被引入古生物学,相继产生古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支学科。有人建议,以广义的古生物生物学代替原来限于对化石进行分类描述的古生物学。生物的类群是如此的繁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类群的划分,这个学科就是分类学。林奈时期的分类以物种不变论为指导思想,只是根据某几个鉴别特征来划分门类,习称人为分类。现代的分类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根据物种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进行分类,通称自然分类。现代分类学不仅进行形态结构的比较,而且吸收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成就,进行分子层次的比较,从而更深刻揭示生物在进化中的相互关系。现代分类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在进化上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学中有很多分支学科是按照生命运动所具有的属性、特征或者生命过程来划分的。
本书共由六部分二十一章组成。第一部分的主题是个体生物学绪论。第一章是对生物学的概述,包括生物共有的特性、生物是在各个水平是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由进化解释的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等。第二章描述的是进化和生命的多样性,包括由进化编目录和分类的生物多样性、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被归入真核生物域、细菌和古细菌是原核微生物。第三章阐述了进化变化和适应,由遗传变化起始的进化变化、自然选择塑造了进化变化和适应、由物种形成过程出现新的物种等内容都涵盖其中。作者在第四章对在其栖息地中的生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五章讲述的是生物间的生态相互作用,包括在不同规模水平的生物相互作用、生物群体不同方式的相互作用、通过生态系统进行的能量流动等。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动物的适应。第六章阐述的是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动物在器官系统、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组织,细胞是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单元、身体结构共同作用应对变化等。第七章对动物生长和发育进行了描述,美国龙虾的生长和发育、控制生长和发育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生长和发育是在分子水平的高度调控的过程等内容都涵盖其中。第八章描述的是动物取食和消化,包括动物在获取食物上广泛的适应、食物由营养和纤维组成、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成有利于吸收的小分子等。第九章讲述的是动物呼吸、循环和代谢,虎螈的呼吸和气体交换、动物从环境中获得氧气、循环系统及转运氧气到细胞等内容都涵盖其中。作者在第十章对动物感知、整合及运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十一章对动物交配及生殖进行了介绍,包括生殖是进化的重要机制、动物提高进化适应度的不同的生殖策略、生殖系统产生配子等。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植物和真菌的适应。第十二章讲述了植物生长、结构和功能,包括植物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生活历史及行为,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元、植物生长和分化产生新的细胞和组织等。第十三章对植物在其栖息地的运作进行了描述,植物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糖、植物利用糖而产生能量等内容都涵盖其中。第十四章介绍的是植物的繁殖,包括植物通过无性和有性的方式进行生殖、花是植物有性生殖的器官、授粉和受精产生种子等内容都涵盖其中。第十五章对真菌生物学进行了阐述,包括真菌作为菌丝和单个细胞生长、真菌从活体和死体的来源获得营养、真菌产生毒素、抗生素和乙醇等。第四部分的主题是生命与环境的联系。第十六章对物理、化学循环及生物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水循环在各个水平上对生命的重要性、通过活着的生物的大分子进行的碳、氮、磷循环、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性的对生态的关注等多个方面。作者在第十七章对通过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五部分的主题是生命的遗传联系。第十八章阐述的是遗传的模式,许多性状通过简单的模式遗传、性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的角色及X染色体联锁的遗传模式等内容都涵盖其中。第十九章对生物技术和遗传学进行了介绍,包括生物技术是生物系统的工程、生物技术在人类健康中的应用等。第六部分的主题是将生物概念应用于人类健康和疾病。作者在第二十章对传染病及身体的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二十一章阐述的是慢性病生物学,包括慢性病来源于遗传和行为的反应、心血管疾病绝大多数由行为因素引起等。
本书作者共通过六部分共二十一章内容,对生物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阐述,内容涵盖了个体生物学、动物的适应、植物和真菌的适应、生命与环境的联系、生命的遗传联系、将生物概念应用于人类健康和疾病等多个方面。由于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基础地位,本书适合生命科学及相关农林医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阅读参考。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个体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二章 进化和生命的多样性
第三章 进化变化和适应
第四章 在其栖息地中的生物
第五章 生物间的生态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 动物的适应
第六章 动物结构和功能
第七章 动物生长和发育
第八章 动物取食和消化
第九章 动物呼吸、循环和代谢
第十章 动物感知、整合及运动
第十一章 动物交配及生殖
第三部分
植物和真菌的适应
第十二章 植物生长、结构和功能
第十三章 植物在其栖息地的运作
第十四章 植物生殖
第十五章 真菌生物学
第四部分
生命与环境的联系
第十六章 物理、化学循环及生物圈
第十七章 通过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五部分
生命的遗传联系
第十八章 遗传的模式
第十九章 生物技术和遗传学
第六部分
将生物概念应用于人类健康和疾病
第二十章 传染病及身体的反应
第二十一章 慢性病生物学
附录
词汇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