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

植物生殖生物学和保护

 

    者:Rupam Kapooor    Inderdeep Kaur

          Monika Koul

社:I.K.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Pvt.Ltd

号:Q945.6/P713/2015/Y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植物生殖生物学是研究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及其调控机理的综合性前沿学科。研究植物有性生殖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可以从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两方面来回答。就理论意义来说, 生殖在植物个体发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即上承当代植株营养生长之后, 下启后代植株个体发育之始。植物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发育, 茎尖生长点就发生质变, 由产生营养器官转而形成花器官, 在花中孕育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 继而传粉受精, 启动胚和胚乳发育。这些发育事件环环相扣, 历经孢子体-配子体-孢子体3个世代, 无疑是植物一生中最复杂最曲折的发育过程。这一过程中隐藏着许多奥秘, 有待一一破解。然而, 这又是一块硬骨头”, 彻底解密谈何容易!这是由于植物的生殖细胞(广义的生殖细胞包括大、小孢子与雌、雄配子以及由之产生的合子)在层层孢子体与配子体组织包裹下深藏不露, 且数量少、体积小, 加之变化多端, 难以捕获, 不利于进行精密研究。从应用角度来看, 植物生殖生物学的意义也很明显。众所周知, 开花结实才能传种接代, 植物遗传与进化之道如此, 人类进行植物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之道也如此。再者, 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油料、棉花、果品等, 主要也是有性生殖的产物(果实和种子)。农业生产的以上两大支柱, 即作物育种与栽培, 都离不开对植物生殖的了解。当代基因工程技术要使转入的基因在后代稳定表达, 也必须通过生殖过程。总之, 一方面农业生产是人类研究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植物有性生殖的研究又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

本书共由十八章组成。第一章对生殖生物学进行了介绍,它是植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二章阐述的是复杂的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分子遗传学方法,包括有性生殖过程、在同一植物上拥有雄花和两性花的植物、为什么花和植物有味道等多个方面。第三章描述的是传播限制,这是物种脆弱性的一个主要原因,物种脆弱性的近似和终极原因、最佳的种子生产、种子传播等内容都涵盖其中。第四章的主题是森林树木保护的物候含义,包括生物气候学在森林保护中的角色、生物气候学和气候变化等。第五章对生殖生物学中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环境体制——植物有性生殖生态学、生殖分配、植物传粉者的策略等内容都涵盖其中。第六章阐述的是植物不育,包括环境引起的不育、世代不育、形态上的不育、结构上的不育等。第七章描述的是被子植物的孤雌生殖,包括无融合生殖类群的分类、在不同的被子植物类群中单性生殖的多样性。作者在第八章对风传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九章的主题是胚乳生物学的新趋势,胚乳的进化起源、胚乳的本质、胚乳的发育等内容都涵盖其中。第十章对与保护有关的生殖生物学:Artemisia maritima L.的个案史进行了描述,包括开花、开花物候学等。第十一章描述的是Spilanthes acmella Murr. 中离体保存和生物技术介入的一个评估,药理应用、Spilanthes中保护策略的实施等内容都涵盖其中。第十二章的主题是被子植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控制,包括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减数分裂的调控等多个方面。第十三章描述的是植物保护中生殖生物学的角色,包括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因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保护中生殖生物学的角色等。作者在第十四章对Serpentinophytes:用于生物技术中潜在应用的资源调查和保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十五章的主题是Cullenia exarillata A.Robyns的授粉生态学,它是高止山脉西部热带常绿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用植物。第十六章阐述的是被子植物对气候响应的生殖成功,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对植物生物气候学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开花的影响等内容都涵盖其中。第十七章介绍的是丛枝菌根真菌,包括濒危植物的保护策略、丛枝菌根真菌、保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等。第十八章的主题是多种种子植物中的遗传多样性及用不同的分子标记鉴定药用植物,Cissus Quadrangularis的描述、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ISSR分析等内容都涵盖其中。

  植物生殖生物学是研究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及其调控机理的综合性前言学科。本书作者通过十八章内容,对植物生殖生物学和保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植物不育、孤雌生殖、胚乳生物学、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控制、植物保护中生殖生物学的角色等多个方面。本书内容针对性较强,比较适合从事植物生殖生物学及保护的研究人员和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目录

前言

贡献者

第一章    生殖生物学:植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二章    阐述复杂的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分子遗传学方法

第三章    传播限制:物种脆弱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章    森林树木保护的物候含义

第五章    生殖生物学中的技术:新洞见及未来展望

第六章    植物不育

第七章    被子植物的孤雌生殖

第八章    风中的爱:风传粉——出于生态和进化上的考虑

第九章    胚乳生物学的新趋势

第十章    与保护有关的生殖生物学:Artemisia maritima L.的个案史

第十一章 Spilanthes acmella Murr. 中离体保存和生物技术介入的一个评估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控制

第十三章 植物保护中生殖生物学的角色

第十四章 Serpentinophytes:用于生物技术中潜在应用的资源调查和保护

第十五章 Cullenia exarillata A.Robyns——高止山脉西部热带常绿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用植物的授粉生态学

第十六章 被子植物对气候响应的生殖成功:评估

第十七章 丛枝菌根真菌:濒危植物保护中的潜在角色

第十八章 多种种子植物中的遗传多样性及用不同的分子标记鉴定药用植物

索引

(郑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