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借阅之星 雷媛

阅读感想
静下心来想想,图书馆其实给了自己很多东西。 在图书馆的日子,我想,只能用“自在”来形容。自在,这个词语对现代人来说是很难得的,平日里总是有很多乱七八糟、纷繁复杂的事情让人心烦。而烦会让人无法安静下来,于是人的心情就不怎么好,做事学习的效率也就不怎么高,仿佛周围的空气也变得浮躁起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倘若想要安静下来读书,图书馆,或许就是那唯一的奢望了。 在图书馆读书,似乎是很悠闲的事情,虽然每天看书很累,但每每从预约台拿到自己心仪已久的书,总是觉得心里很踏实。当然,有时候也会走走神,想想其他的事情,这时候就干脆停下来,不再看书,看着周围埋头苦读的学霸们,偶尔会为自己大二的隔岸观火而偷偷一笑。 从图书馆出来,那感觉也是不同的,就好像把所有的杂事放在一边,切切实实的完成了一些事,这种想法在我大一的迷茫阶段是很令人身心愉悦的。现在,看到那些每天早上捧着大英3的学弟学妹,还有那些趴在桌子上狂刷考研数学和申论的学长学姐,就觉得自己还是要跟他们一样,去努力争取一些东西。毕竟,生活就是在无数的可能中寻求某种定居,而定居的代价就是努力去争取。
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
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
大学四年是一个过程,而我希望,图书馆能与我一起见证这个过程。
说到这儿,似乎离题有点远。去年看到图书馆“2013届十大借阅之星”的评选活动,看到09级的学长学姐们在图书馆里留下的点点滴滴,心里觉得很感动,也很敬佩。在人生旅途中,获奖虽然不是最根本的动力器,但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助推器,它意味着你的付出被肯定。更重要的,这是一种激励和鼓舞。其实,我知道我们的身边不乏各种各样的“大牛”,仅从阅读量来说,超过我的比比皆是,只是大家不仅仅依靠图书馆而已。所以,对于“十大借阅之星”这个称号,我心里总有几分忐忑,毕竟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但谁能说这不是一份动力,一份信心的积累,和一个蓄势待发的新起点? 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推荐书目
《社会冲突的功能》索书号:C91/K253a
《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索书号:D771.26/H633
《中国文化要义》索书号:K203/L4122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索书号:C912.82/F234g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社会的25个司法大案》索书号:D971.2/R195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索书号:K10/S663
《夜航西飞》索书号:I561.55/M131
《平凡的世界》索书号:I247.57/L767i4
《兄弟》索书号:I247.57/Y517a3
《父后七日》索书号:I267/L613j
《从优秀到卓越》索书号:F272/K229
《社会学的想象力》索书号:C91/M299
《野火集》索书号:I267/L647-2
《我们仨》索书号:K825.6=7/Y197a
《万历十五年》索书号:C52/H6812/(3)
《一九八四》索书号:H319.4/A2692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索书号:D771.2-52/L6122
《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索书号:D4/H765
《存在与时间》索书号:B516.54/H131a5
《鼠疫》索书号:I565.45/J249i3